大陸IC產業將緊急聯手台灣 迎來物聯網發展關鍵時期
字號:T|T
現如今IC產業,先後對美國美光、南韓SK海力士,以及台灣的力成、聯發科、矽品、南茂等表達並購或入股的意願,其中,力成、矽品及南茂甚至已簽署意願書。為什麼中國不像過去以進口替代蠶食市場,而急著以粗魯且鯨吞方式對外並購?
未來5年 IC產業發展關鍵期
中國1960年代開始發展半導體技術,惟閉門造車的技術發展模式及缺乏商業運作機製,難以奠定產業基礎。直到90年代,中國政府提出政策性發展計劃,半導體 才進入重點發展階段。在發展IC產業的過程中,政府一直扮演規劃者的角色,從八五計劃到十二五規劃,致力引進先進IC製造、設計技術,以帶動產業發展;也 同時發布《十八號文件》,透過財稅、金融、關稅、土地與人才等措施,帶動IC製造、IC封裝測試與IC設計等產業。
過去中國IC發展結構並不健 全,重要技術大都掌握在國際大廠手中,近年來更因芯片依賴大量進口,引發國家安全議題的關注。為了改善產業困境,2014年6月中國國務院批準實施《國家 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》,預計成立1200億元人民幣(約6100億元台幣)的投資基金,透過建立統一的“管理決策體係、融資平台與政策環境”,扶持 中國IC產業。
但顯然傳統的補貼及招商引資,對IC產業的發展效果有限,因為半導體IC產業不像其他產業,未來在IC設計上,固然可以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,但IC的製造及封裝測試製程的技術門檻已布滿專利,後進者幾乎不可能從頭開始。
再者,從時間壓力來說,未來5年是IC產業發展的最關鍵期,物聯網(IoT)或萬物聯網(IoE)時代來臨,據估計一四年全球物聯網裝置約100億個;而國 際研調機構顧能(Gartner)預測,到二○年全世界連網裝置將超過500億個,國際數據資訊(IDC)預測,甚至超過2120億個。
也就是說,倘若中國錯失了這5年,失去的不僅是商機,更麻煩的是安全問題,這麼多的連線裝置,如果沒有從設計、製造到封裝去監督管理,事後無法確保資安問題。
大陸粗魯並購 台灣該怎麼辦?
因 此,除了老招數持續實施,利用政策補貼與實施反壟斷調查的軟硬兼施手段,迫使跨國及台灣企業爭相與中國企業合作,包括高通與中芯共同研發二八奈米製程、英 特爾與瑞芯微策略聯盟後再入股清華紫光20%、聯電與廈門市政府合資興建十二吋晶圓廠、以及台積電赴南京設十二吋晶圓廠。
中國從十二五後半期以來,啟動對內整合或對外並購策略,例如,清華紫光集團先後收購展訊與銳迪科;江蘇長電進行海外並購,買下世界封測代工第4名的新加坡封測廠新科金朋後,市占率預估上升到9.8%,將成為世界第三大封測廠等。
未來每一個連線裝置都需要存儲器,但全球技術掌握者就隻剩美國美光、南韓三星及海力士,如果未來中國幾百億個物聯網裝置的存儲器,絕大部分來自此三家公司製 造,那資訊安全如何管理?這也是為何中國急著想並購美光或海力士,但這種提議一定會被打槍,因為一旦美光被並,美國未來的挑戰就是現在中國的困境。中國目 前隻好挖走南亞科前董事長高啟全,但預料起不了作用,美光也會仔細看好南亞科及華亞科的動向。
中國在無法扶植或介入真正的IC製造大咖下,在IC 封測坐大甚至壟斷應是一個好策略,因為所有IC製造都得經過封測,隻要能把住IC封測這一關,安全顧慮就能消失大半。這也是江蘇長電並購新科金朋後,還要 透過紫光入股力成、矽品及南茂的原因,一旦順利,長電加上紫光在IC封測市占率將達27.2%,其影響力將遠超過日月光的19%;倘若不成,日月光加上矽 品則有28.2%的市占影響力。因此,這已不是個別企業的並購行為,而是牽動未來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扮演的角色定位問題。
台灣過去對兩岸經濟政 策,由第一階段管大不管小的資金管製措施,到第二階段的N-1世代的技術管製措施,這些規範已無法因應紅潮來襲;而過去台灣半導體扮演著矽屏障或矽盾的角 色,也將破功,未來台灣半導體整體策略為何?倘若政府沒有想法,並擬訂策略落實,就隻能任憑企業以自身利益著想,這是政府的失職;倘若政府真的還沒想好或 想不出,或許就不該急著做決定。
同類文章排行
- 解析集成電路芯片原裝、散新和翻新區別
- 無線充電主流技術解決方案全麵解析
- 無線充電原理以及優缺點分析
- 教你如何辨別集成電路IC原裝正貨、散裝和翻
- 5G芯片大戰,華為高通誰與爭鋒?
- 芯朋淨利增長58.01%,新三板電源IC廠商業績
- 馬化騰談"缺芯之痛"國家大力支持,中國芯
- 選擇一款合適的手機充電器控製芯片應考慮那
- 走路也能充電,盤點十大創意無線充電新技術
- 解讀集成電路電源管理IC工作原理及特性